4000-666-962

课程导航

SSAT备考

备考SSAT:还原美高语文课堂的真实面貌

 随着很多同学选择去读美高<参加SSAT考试,关注ssat考试>,美国高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天小编分享一位老师在美国高中交流的时候接触到的美高语文课堂的真实面貌,正在备考SSAT的小伙伴或者打算出国读美高或者读美国大学的同学们都可以看看,美国的高中生在上着什么样的课,读着什么样的书以及如何学习的,在以后进行备战ssat考试的时候作为借鉴!
 
\
  1.语文课不用教材
 
  在国内时曾听到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美国语文课不用教材,也有人说还是用的,据这位老师真实发现,他们确实是不用教材的。在教室的桌子上,堆放的都是一些书籍,如胡赛尼的《灿烂千阳》、戈尔丁的《蝇王》、苏萨克的《偷书贼》等,还有戴维斯的《梅尔的战争》、麦考密克的《永不坠落》等。据美国老师介绍这些书是最近上“战争文学”这个主题时指定学生读的。不一定本本精读,但至少要选读其中若干章节。而这些就是美国高中学生们上课的课本,当然并非所有的老师都不用教材的,他们其实是有教材的,但对于有追求和优秀的老师们来说,他们不会用课本,而是自己选作品来教,带学生们读书。
 
  2.他们读真实的书、完整的书
 
  为什么不用课本?他们认为读小说是读真正的书、完整的书,对师生更具有挑战性,可以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况且社会、历史等学科上已经让学生读了不少非虚构作品(nonfiction),这样语文课上就应该多读虚构作品(fiction),而小说是典型的虚构作品。
 
  “我不赞成用教材,是因为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就应该让他们读‘真正的书’(real book)。”
 
  “你说哪一个成年人会去读课本?你到咖啡厅里能看到一个读课本的人吗?都是在读与课本不同的‘真正的书’。”
 
  “我的班级就像一个社会,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社会成员。学生应该读‘完整的书’(entire book),才能更好地成长。”
 
  “小说是一种原生态的信息文本,不像语文课本,是经过加工和解释过的,而且课本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死板,束缚也大,缺少真正阅读的目的性……我要保护青少年幼稚的心灵,让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情有分辨力和批判性,有同情心和多元价值观。”
 
  为什么美国语文课堂在传统经典和现代作品之间,重视甚至偏爱现代作品?就是因为这些作品与学生生活更接近,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想共鸣,而且小说中多色调粗砺的社会生活画面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揭示,可以提供思考的张力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联系自己,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思维,发展其独立人格,这也是他们选择图书的基本原则之一。
 
  3.每学年读5—7本书
 
  美国中小学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季”(quarter),每个学季大约9周时间,他们一般一个学季至少要读一本书。老师每个学季根据教学主题安排学生集中精力研读一本书,常常会根据课时适当增加。
 
  学生的阅读不一样。有的学生一晚上就能读一本,有的永远都读不完,一般3-4周读一本。这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所以有的学生是课内读,有的学生要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才行。一般没有多少学生完不成,就是完不成,至少他们也已经知道书中基本的意思(idea)。实在不行,就让他们听朗读版或者参加小组讨论。如
 
  4.阅读中重视细读、批判和探索
 
  美高的教师的阅读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主题展开,教学主题为小说阅读提供了研读思考的立足点和聚焦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然后是研究,阅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面对阅读中真实的问题、互动互助、质疑探讨、形成新思想的过程。在这样的阅读中注释是研究,讨论是研究,做海报是研究,最后写大作文还是研究。接着“小说阅读”。他们以小说为基本阅读对象和教学载体,借助小说开展读写活动,通过阅读研究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自我,质疑社会,认识人生。
 
  他们重视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常用做注释、填表格等方法梳理情节,把握细节,深耕文本。做注释(annotation)类似于我们的批注评点法,就是把对原文关键处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写在便利贴纸上,粘在原文旁边。老师也常设计一些图表帮助学生完成注释,比如为帮助学生完成《崩溃》一书的注释,珍设计一份“为讨论而准备的注释”(annotation to prepare for the discussion)作为示例,让学生学有所依。这份实例精彩之处在于,从读者反应理论出发,从三个方面设问,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深耕文本:一是“作品中什么让我觉得出乎意外”,二是“作者认为读者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三是“在阅读过程中哪些内容证实或颠覆了我原来的猜想”。
 
  他们的小说阅读很重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他们特别喜欢讨论,几乎到了无讨论不成课的地步。讨论的内容广泛,可以是小说的主题,可以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小说的关键情节,也可以是表现手法。针对文本细读中发现的问题,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展开头脑风暴,在互动碰撞中,让文本生发出丰富的创意。我曾听过科迪老师上过一节课:你读的小说中的人物会把选票投给谁?那是3月中旬的一天,美国大选如火如荼。那节课上,科迪老师事先选择了五位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川普、桑德斯、卢比奥和克鲁兹,并且从“移民问题”“难民问题”“社会问题”“伊斯兰问题”“对外武力干预”和“领导风格”六方面概括介绍每位参选人的特点,一个人一张大海报,悬挂在教室墙上,要求学生阅读5位参选人的海报,选出自己阅读的小说中的人物,推断他可能会给哪位候选人投票,并把理由写在便利贴纸上,粘贴在对应的海报上。学生很兴奋,纷纷写下自己小说人物所投的票,然后聚集在各自投票人物的海报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学生们认真听,认真申辩,认真反驳,好像真是在投票一样,没有人觉得这只是一次虚拟的语文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追问学生:你是否同意同伴的决定?为什么?并让学生反思这个活动对自己的帮助:我们是否应该把阅读和现实联系起来?这节课展示了美国老师阅读教学的追求,即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阅读发生,不仅检验了学生阅读的成果,培养学生把作品与现实相联系的融会贯通能力,也展示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实施的功力。
 
  他们倡导探索性写作(expotory writing),充分利用写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思考,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促进自我的成长。美国中学语文课上,各种各样的写作作业很多,除常规的读书报告之外,他们很擅长采用海报这种形式。这些海报极富创意和巧思,很好地表达了对原文中关键象征物的理解,体现了学生阅读的质量,而且人人展示,互助启发,让学生构建出全新的阅读策略和经验。
 
  小编相信,看完了这篇文章,无论是在备考SSAT,还是SSAT抑或只是一位过客,都能够体味到美式教育与我们中式教育的差别,当然这差别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尤其是对于想去美国留学的同学们,看完这篇文章了解了关于ssat的一些内容和学习技巧,应该知道下面应该往哪些方面做准备,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美式教育了吧!

 
分享到: